易拉罐的由来

潮范谷 人气:1.67W
易拉罐的由来

1810年英国人为了能更好地保存食物,发明了世界上第1个金属罐头盒。

而过了100多年,制罐机械 人类才做到了让易拉罐真正易拉。

1959年美国人发明了易拉罐,他们将罐盖本身的材料经加工形成一个铆钉,套上拉环再铆紧,配以相适应的刻痕,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易拉盖。

不得不说,这一设计确实不错,这让金属容器得到了质的发展,到了70、80年代,易拉罐的生产线逐渐从美国转移到日本韩国等地。

80年代初期的时候,青岛啤酒厂为了满足自己产品出口的包装需要,从日本进口印刷精美的全铝二片易拉罐,揭开了易拉罐大规模使用的序幕。

根据罐体原材料的不同,主要将易拉罐分为两类,包括马口铁加工的和铝加工的,前者的代表是露露杏仁露、加多宝的包装,后者的代表是罐装可口可乐和罐装的啤酒。

按照金属罐结构又可以分二片罐和三片罐。

顾名思义,三片罐是由罐身、罐底和罐盖3部分组成,罐身有接缝,罐身与罐盖、罐底卷二片罐则是由罐盖和带底的整体无缝的罐身两个部分组成的,罐身与罐盖卷封。

这么说吧,以铝为材料时主要做成两片罐,以马口铁为材料时主要为三片罐。

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罐身的制造工艺不同,其中两片罐本身没有焊缝,是一个完整的整体,不怕泄露,有利于饮料的保质。

易拉罐制造

易拉罐的制造过程其实也很简单,就是把钢板冲压成特定的形状,制造难点就是在于一体成形,弄到这么薄,对材料的要求,纯净度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。

具体来说,有下面这么几道主要工序,分别是:

第1道工序就是圆杯冲模,薄铝带在冲杯机的作用下被冲成圆杯。

第二道工序是拉伸,由拉伸机,拉成平常所见到高铝罐的形状。

第三道工序是底部冲压,易拉罐底部之所以一般都有一个凹陷设计,主要是为了装含气饮料不让罐体撑膨胀,所以要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冲压完成。

第四道工序是罐身清洗和印刷,对罐子外壁要进行冲洗并烘干,然后进行刷上彩色的包装。

第五道工序是罐口缩颈,说白了,就是将罐口不断缩小,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省钱。这里面会用到缩径机,它会把直壁缩成一个小的口,这样和盖子能够比较好的配合扣紧。

最后就是罐盖成型和罐体密封。

尤其是罐体材料的生产堪称当今铝加工中要求苛求的工艺。

由于在制罐过程中报废率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一,罐体材料在公差、状态以及性能方面都必须保持高度的稳定才行。

1959年,美国俄亥俄州帝顿市DRT公司的E(艾马尔·克林安·弗雷兹)发明了易拉罐,即用罐盖本身的材料经加工形成一个铆钉,外套上一拉环再铆紧,配以相适应的刻痕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罐盖。

这一天才的发明使金属容器经历了150年漫长发展之后有了历史性的突破。同时,也为制罐和饮料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易拉罐发源于美国又盛行于美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