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海波罗的海气候特征

潮范谷 人气:2.66W
红海波罗的海气候特征

降雨波罗的海位于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,全年以西风为主,秋冬季常出现风暴,降水颇多,北部的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,南部则超过600毫米,个别海域可达1000毫米地处中高纬度,蒸发较少周围河川径流总量丰富。

波罗的海地区夏季云量约6成,冬季则多于8成。南部和中部每年的雾天平均59天,波的尼亚湾北部雾最少,每年约22天。洋流由于北大西洋暖流难以进入波罗的海,海水得不到调节,致使冬季气温比较低,而且南北差异较大,夏季气温不高,且南北差异很小。

水温自北向南升高,8月表面水温,波的尼亚湾为9-13℃,芬兰湾为15-17℃,海区中部为14-18℃,西部海区达20℃。2-3月,开阔海区水温为1-3℃,波的尼亚湾、芬兰湾、里加湾及其他海湾均低于0℃。

从南向北的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.1-10.3℃,7月为17.5-15.6℃。冰雪波罗的海的海水又浅又淡,很容易结冰。北部和东部海域每年通常有一段不利于航行的冰封期,从每年11月初起,北部开始出现冰冻,冰覆盖的区域每年不尽相同。

一般年份,海冰只出现在各个海湾中。只有在严冬时,几乎整个海区才被冰所覆盖。海冰平均厚度为65厘米。波的尼亚湾冰封期达210天,中部的芬兰湾和斯德哥尔摩附近为185天,里加湾为80-90天,波兰、德国沿岸冰封期30-40天。

南部通常不结冻,但瑞典和丹麦之间的海峡有时也会冰封。波的尼亚湾的北部还容易形成大冰包,这种冰包有时可高达15米,给海上运输造成困难,船只通过只能在冰冻的海面上开凿水道,再缓慢前行。

自然界的水体都不是纯净水,也就是说水中都是溶解了来自自然界的矿物质,这些矿物质我们也可以称为“盐分”,而水中全部溶解的固体盐类物质和水的重量之比,就称为“盐度”。

当然,由于河流水和有些湖泊水在不停的流动,所以含盐量很少,也就是盐度很低,我们人类几乎难以察觉,这样的水我们称为“淡水”。

红海不同海区海水盐度之所以会有差异,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蒸发量、降水量、地表径流的汇入、洋流、海域封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。比如,北冰洋海域海水盐度较低,主要包括地处高纬度地区,气温低,海水蒸发量小,同时北冰洋海域相对封闭,海水交换较慢,另外周围有大量的河流淡水汇入等因素的影响。

红海

世界上海水盐度最高的海洋是红海,红海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,是由于板块的张裂而新形成的海洋,呈现狭长形态,仅通过狭窄的曼德海峡与印度洋沟通,海域十分封闭,海水交换很慢。另外,红海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,海水蒸发量巨大,而年降水量稀少,周围陆地几乎没有什么河流汇入红海,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洋,红海的海水盐度高达4%。

波罗的海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,受盛行西风影响,秋冬季风暴较多,雨水充沛,北部的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,南部则超过600毫米,有些海域可达1000毫米地处中高纬度,蒸发较少周围河川径流总量丰富。波罗的海夏季云量约6成,冬季则超过8成。南部和中部一年中的雾天平均约为59天,波的尼亚湾北部雾最少,每年有22天。

红海地处干热的沙漠地区,海面上经常空气闷热,尘埃弥漫。全年降水一般在一二百毫米之内,周围也很少有河流注入,而蒸发却十分旺盛,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,远远超过年降水量。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之间的海水交换很微弱,补充红海海水的惟一通道是曼德海峡。夏季,表层海水由红海流入印度洋,底层则由印度洋流入红海冬季的情况恰好相反。只是由于印度洋进入红海的水量大于红海进入印度洋的水量,才使得红海不至于因强烈的蒸发而逐渐干涸。